屏東報導 清明連續假期的墾丁大街,熙熙攘攘人潮,依舊把大街擠得水洩不通,賣黑糖珍珠奶茶的商家一整晚沒停過收錢的手,只是臉上的笑容還是透露出些許愁苦,「少了陸客從年初到現在收入少了四成。」畢竟陸客的消費力驚人,少了大方的陸客,商家真快樂不起來。 清明連假逢墾丁音樂季,大街上多了形形色色的老外,說著不同語言,大部分是來自歐洲的外籍人士。操著香港和澳門口音的觀光客也不少,只是少了大陸的「南腔北調」。「差很多!真的。」賣墾丁在地飾品的商家說,過去一天有8000人入台,現在只有2000人,能夠到墾丁的自然更少。
「這兩天不是多了很多老外嗎?」「這些人只要喝酒不消費。」賣燒烤的女老闆,用手指著身後一堆拿著啤酒的「老外」。外國人通常是「窮遊」,不太會買東西,就只會喝啤酒,對生意幫助不大。 因為少了陸客團的加持,整個大街的的擺攤內容也有了改變,過去多半是小吃和燒烤,今年則多了十幾攤酒商贊助的攤位,雖然多了酒促小姐曼妙的舞姿,但買氣顯然比不上以前。沒有喧鬧習慣的陸客團,只有三五好友組成的自由行,大都來自沿海省分,就衝著在墾丁海邊的「春吶」而來。這和陸客團的消費行為有很大不同。